大城市,大交通!粵港澳大灣區規劃下,惠州的交通發展走向一直成為重點關注對象。
近日,深圳市交通運輸局公布的《深圳市綜合交通“十四五”規劃(公眾咨詢稿)》,14次提及惠州!
1
2025年:
融合深莞惠,形成現代化交通體系
據悉,到2025年,深圳將初步構建融合深莞惠、連通大灣區、服務全國、輻射亞太、面向世界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,基本形成體系完備、綠色智能、一體暢聯、服務品質的現代化交通服務體系。
其中,《規劃》提出,深莞惠交通對接主要涉及惠州機場、深惠城際、惠州港、惠鹽高速、深汕第二高速、深圳至惠州機場高速、深惠海上航線、河惠汕高速等。
并且《規劃》強調,將強化與惠州機場戰略協同,推動惠州機場建設大灣區東部干線機場,完善深圳與惠州機場的交通聯系,切實發揮深圳第二機場作用。
這說明,深圳已官宣承認惠州機場之于深圳機場作用,以及明確惠州在大灣區下的重要腹地優勢。也說明了,未來惠州的發展將伴隨大灣區不斷推進下,變強變壯!
2
仲愷持續發力!
深惠城際設3站,軌道2號線設8站
與此同時,上周,仲愷國土資源局發布了《關于征求惠州仲愷高新區國土空間分區規劃研究綜合交通專項(征求意見稿)意見的公告》。
明確城市交通規劃目標和發展戰略,統籌鐵路、軌道、道路、常規公交、步行與自行車、智慧交通等交通子系統的協調關系,建立交通體系完善、對外便捷暢達、對內宜居宜行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。
規劃范圍
本次規劃范圍惠環街道、陳江街道、瀝林鎮、潼僑鎮和潼湖鎮五鎮(街道)以及潼湖軍墾區,總用地面積為331平方公里。
規劃年限
基礎年2020年,規劃期至2035年,展望至本世紀中葉。
區域鐵路及城市軌道規劃
區域鐵路方案:未來總長約100公里
目前仲愷高新區已建成鐵路有京九鐵路、惠大鐵路、莞惠城際,在建廣汕高鐵和贛深高鐵,規劃建設深惠城際,未來區域內鐵路總長度約 100 公里。
大灣區鐵路樞紐總布局示意圖
深惠城際方案:設瀝林北、陳江南、鎮隆
結合深惠城際工可和星河研究方案,優化深惠城際線位方案。深惠城際自瀝林北站出站后,轉為地下敷設,下穿莞惠城際、京九鐵路后,沿仲愷大道地下敷設,在梧村河西側設陳江南地下站,出站后轉向東南,轉為高架敷設,上跨梧村水庫、新華大道、繞避建設控制區、上跨曙光路后,轉向東北,于五三鄉道處設鎮隆高架站。深惠城際串聯仲愷人工智能產業園、鎮隆源興產業片區等重要城市發展片區。
城市軌道方案:共設8個站
落實《惠州市城市軌道交道線網規劃》軌道2號線線位方案,軌道2號線沿仲愷大道、五一大道、科融大道敷設,遠期規劃線路終于仲愷高鐵站,遠景彈性線路往潼湖鎮、博羅方向延伸。規劃在城市開發核心區域新增兩個軌道站點,以減低平均站間距至 1.5 公里,以提供更好地服務能力。
新增站點后,軌道2號線規劃線路在仲愷區范圍內設站點分別為惠環站、和暢五路站、科創大廈站、五一 站、甲子路站、新華站、智慧城站、仲愷高鐵站。
2號線和深惠城際方案走向圖
高速公路規劃
形成“二橫四縱”高速路網,總長74公里
未來仲愷高新區內形成“二橫四縱”的高速路網,高速公路總計長度為74公里,高速公路總路網密度 0.45 公里/平方公里,基本建成規模適度、布局合理、銜接順暢的高速公路網絡。
二橫:河惠莞高速、潮莞高速;
四縱:龍愷通道、武深高速、長深高速及惠州支線。
本次規劃預留龍愷通道(龍門至仲愷高速)的線位方案,為了避免高速公路建設切割城市空間,線位方案自龍門起,止于河惠莞高速,通過高速公路之間節 點的轉換實現各個方向的交通快速通過。
關于高速公路出入口:規劃10個
根據仲愷區高速公路線網規劃,在仲愷高新區內規劃 10 個高速公路出入口, 實現區域內部高效、便捷的高速公路出行,支撐全區互聯互通、多層次、體系完 善的高速公路網絡的建設。
對外道路規劃:6條高速、8條快速路
規劃仲愷區與惠城、惠陽、博羅、東莞銜接的高速路6條,快速路8條,交通性主干道 3 條,生活性主干道12條,共29條。
樞紐體系規劃:“兩主三輔”
在仲愷高新區范圍內建立起“兩主三輔”客運樞紐體系:“兩主”為對外鐵路樞紐和城際軌道換乘樞紐,包括仲愷高鐵站和瀝林北站;“三輔”為城際軌道樞紐,包括陳江南站樞紐、陳江站樞紐和惠環站樞紐。
城市道路系統規劃
快速路網方案:“一環八射”
形成“一環八射”快速路網體系,其中“一環”為仲愷快速路中心環,由站 前大道、惠橋快線、惠風七路、和暢一路和南大道組成,“八射”包括往惠城方 向放射的惠新大道、金愷大道和四環南路,往惠陽方向的S357和新龍大道/G205, 往東莞方向的智慧大道和智慧南大道,往博羅方向的觀洞湖大道。
落實“豐”交通主框架線位通道方案
落實“豐”字交通主框架快速路通道,明確中部交通軸線在仲愷范圍內通道 為四環南路、惠新大道、惠橋快線和智慧大道,骨干H2通道為江南大道,骨干H3通道為規劃路、站前大道和智慧南大道,骨干Z1通道為龍愷通道,骨干Z2通道為觀洞湖大道、惠橋快線、站前大道和新龍大道,骨干Z3通道為金愷大道與和暢一路。
骨干路網方案:“四橫四縱”
規劃“四橫四縱”交通性主干道骨干路網體系,其中“四橫”包括:聯發大道 (橫 1)、興發大道—華星大道—惠風四路(橫 2)、潼僑大道—體育路—和暢西 三路(橫 3)、仲愷大道(橫 4);“四縱”包括:智慧東路—瀝林大道(縱 1)、僑冠路—新華大道(縱2)、陳江大道(縱 3)、和暢五路(縱 4)。
一體化路網方案:高速+快速
仲愷區規劃一體化路網體系包括高速公路 74 公里、快速路102.1 公里、交通性主干道 87.5 公里、一 般性主干道 177.9 公里,次干道 222.6 公里、支路 638.3 公里,城市路網密度達 到 8.53km/km²,達到國標規范建議值(統計區域不含東江惠南產業園)。東江惠南產業園規劃快速路 7.5 公里、一般性主干道 16.3 公里、次干道 48公里和支路137.5公里。
立交節點方案:共建設34座立交
結合路網一般組織和優化立交節點規劃原則,針對仲愷區內高速公路、快速路和交通性主干道,梳理得出交叉口節點34座,其中互通式立交8座,半互通式立交4座,菱形立交14座,分離式立交8座。
公共交通系統規劃
遠期公交走廊規劃:“兩橫三縱”公交專用道
面向遠期(2030 年)規劃“兩橫三縱”公交專用道網絡,長度 70.5 車道公里。其中仲愷大道(古塘坳立交橋-新華路,長度 24.2km)升級為 BRT 快速公交系統。“兩橫”:金愷大道-惠風七路、仲愷大道,“三縱”:陳江大道、曙光路、和 暢五路。
近期公交走廊規劃:設 23.2 公里公交專用道
近期規劃在仲愷大道、曙光路設置23.2車道公里公交專用道,保障公交路權;圍繞仲愷、惠環、潼僑等客運交通樞紐,開行聯系惠環-陳江核心區域與潼湖、瀝林、潼僑的快速公交服務(行駛高等級道路、大站快車運營組織)。
公交首末站需求測算:需要1500輛公交
本次公交首末站按照國土空間規劃分區測算,未來仲愷高新區公共交通需要1500輛公共汽車,需要公交首末站面積18公頃。
公交首末站規劃方案:55 個
本次規劃惠州市仲愷高新區公交首末站55個,其中現狀3個,規劃新增52個,首末站總面積20.4公頃,滿足服務人口所需公交首末站面積要求。
東江產業園規劃新增3處公交首末站,惠南產業園規劃新增5處公交首末站。
綜合車場規劃方案:13 個
本次規劃惠州市仲愷高新區綜合車場13個,其中現狀1個,規劃新增12個,綜合車場總面積15公頃,滿足服務人口所需綜合車場面積要求。
公共停車場選址方案:60 處
根據公共停車場的選址原則,結合各個片區公共停車場的缺口需求和土地利 用情況,此次仲愷高新區規劃新增公共停車場60處,其中獨立占地35處和建筑配建25處,停車場面積約為 55.52公頃,預計能提供2.21萬個停車泊位。應相 關規劃要求,新增學校配建17處。東江產業園規劃新增5處公共停車場,惠南產業園規劃新增3處公共停車場。
大灣區時代下,惠州正打造“大交通”時代。而深圳《規劃》以及仲愷軌道規劃方案也說明了,惠州發展已呈現”外有深圳助力,內需不斷強化”的欣榮景象!
未來,惠州有望充分借勢莞深廣三城,通過在軌道交通